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兴隆高竿舞狮的传承研(2)

来源:体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14:5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地人民不满足现在生活状态,青年一代外出务工,带回外界文化信息,他们以外界的知识为荣,对本土文化传承不甚感兴趣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地人民不满足现在生活状态,青年一代外出务工,带回外界文化信息,他们以外界的知识为荣,对本土文化传承不甚感兴趣,传承人员越来越少,本土文化受到严重威胁,受到时代的严重考验.另外,兴隆高竿舞狮的传承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家族式的传承方式,参与到项目的人比较少,另外受经济、影视、网络等文化冲击,不少狮舞艺人纷纷离乡打工,致使需要多人配合表演的高竿舞狮的传承后继无人,面临失传.

2.3 当地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的逐步推进,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发生了变化.由于部分村民物质条件改善以后,对健身需求又有所增加,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易参加、安全的健身方式.人们更愿意选择一些容易学会并能长期进行的体育项目,如篮球、太极拳、广场舞等项目.近年来,当地政府开始加大了对高竿舞狮的宣传,积极引导当地民众了解、观赏、参与高竿舞狮项目,如今在盐津,群众对高竿舞狮有一些认识,但由于项目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尝试危险动作等,致使高竿舞狮在当地的参与度不高,面临传承的困境.

3 兴隆高竿舞狮的传承对策

3.1 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力量协调发展

体育的发展只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要鼓励大家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3].政府职能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职能部门一方面要采取保护性的策略,另一方面要提供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力度, 建立专项专款制度.针对兴隆高竿舞狮项目,当地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配合社会力量的参与,一是给予高竿舞狮艺术团更好的政策,同时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兴隆高竿舞狮项目的表演中来,发动全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保护中来,加强管理,制定良好的保障体系,用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和艺术团健康的发展.二是利用好村落、乡镇等行政部门,发动全社会开展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为高竿舞狮的表演提供更多的宣传和支持,形成有规模、有计划的各种表演平台.三是利用好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对高竿舞狮进行广泛的宣传,不断推动兴隆高竿舞狮的传承和发展.

3.2推动高竿舞狮走进当地校园,扩大人才培养范围

推动高竿舞狮项目走进当地的中小学的学校教学课程,将这一技艺传承与学校正规化和系统化的学习有效地进行结合,推动高竿舞狮的传承和发展.把高竿舞狮项目放入到当地的中小学校园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进行相关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该项目并选择参与到训练中.其次,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可以将高竿舞狮进行一定的动作改编,简化动作流程,注重基本功教学.高竿舞狮项目有地面动作、中高空的动作,可以简化部分地面动作,改编高空动作的练习方法,同时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逐步的推进练习的动作和表演形式.再次是将高竿舞狮融入到当地的体育教育中,确实把高竿舞狮推广下去,逐步形成学校、村落、社会组织等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从而是高竿舞狮得到更好的传承.最后,高竿舞狮项目对基本功要求比较高,将高竿舞狮项目的地面动作进行一些创编和改进后,融入到当地中、小学校园中,发掘更多的人才,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对高竿舞狮起到保护及传承的作用.

3.3 建立表演的安全法规与保障体系

兴隆高竿舞狮在传承中的一大困境就是安全因素,在对高竿舞狮的传承中,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法规.针对安全问题,要分类细化责任,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良好的政治保证和思想指导.另外,针对表演中的安全问题,首先要注重表演安全、要注重创新、要加大传承人的培养与培训力度,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其次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表演中的安全因素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来完成,加强防护措施(如防摔腰带)[4].再次是建立表演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良好的表演安全法规,设立表演安全保险,打消未来学习者的顾虑,使该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3.4将高竿舞狮融入到当地的体育旅游中,逐步形成产业化

文章来源:《体育学刊》 网址: http://www.tyxkzz.cn/qikandaodu/2021/0707/552.html



上一篇:浅析体育题材舞蹈剧目发展现状
下一篇:浅谈体育与艺术的交织以英歌舞尚武英歌为例

体育学刊投稿 | 体育学刊编辑部| 体育学刊版面费 | 体育学刊论文发表 | 体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体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